百姓生活首页新闻中心百姓播报百姓心声智慧扬州百姓教育房产理财 电视直播
当前位置首页->百姓播报->扬州要闻

市经开区以钉钉子的精神和作风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百姓生活网www.yzcn.net 2021-09-27 09:16:18 编辑: 于竹青

继年初召开企业家发展大会之后,9月23日,市经开区召开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大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纲要》;各部门单位立下“军令状”,并登台表态承诺;首批聘请20名来自区内企业和市级机关的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

继年初召开企业家发展大会之后,9月23日,市经开区召开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大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纲要》;各部门单位立下“军令状”,并登台表态承诺;首批聘请20名来自区内企业和市级机关的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

同一天召开的研究部署全面开启园区“二次创业”现代化新征程和冲刺全年目标任务的经开区党工委扩大会议上,核心内容同样是营商环境。

这些决策和举措的背后,是市经开区人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营商环境是我们实现园区‘二次创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市委常委、市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潘学元说,我们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超常规的认识、举措、行动,以及钉钉子的精神和作风,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升级”,让经开区真正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现代治理的“样板”。

一个“更”字 把服务做到企业家的心坎里

工人全部上班,生产线全面恢复并开足马力,运输车辆频繁进出……潍柴动力扬柴公司偌大的厂区恢复了往日的繁忙景象。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经开区的大力支持。”潍柴动力扬柴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海滨讲了这样一件事:疫情期间,经开区派驻厂员驻点指导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协调紧缺物资,保障员工驻厂留宿,协调办理物流运输,确保了关键客户的装机需求,帮助企业保住了核心市场,也为企业复工复产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企业日产1000台发动机,是疫情前的1.3倍。

刘海滨道出了经开区企业家的心声。目前,经开区规模以上企业已全面恢复生产。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服务做到企业家的心坎里。”今年经开区党工委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都反复强调,要在服务企业上更“优”,在办事效率上更“快”,在要素保障上更“实”,让企业发展舒心、安心、省心。

一个“更”字,凸显的是经开区人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上的决心和行动——

开展“三重”挂包、“四上”走访;建立企业家微信群;开通“办不成事”局长热线;实施重大项目预审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实现“五证同发”“拿地即开工”;出台完善培大育强、人才新政等各类政策;评选表彰优秀企业家;给高层次人才发放“英才卡”;给各级领导干部定下“规矩”,当好企业“店小二”,大胆为企业正常活动“站台”;启动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坚决查处给企业下“黑脚”行为……

企业家微信群建立后,经开区领导和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倾听企业呼声诉求、了解企业发展情况、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据统计,企业家在群里反映的问题,最迟2分钟就有回复,最长两天就处理完毕,从“接单”到“销号”,平均处理时间保持在一天左右。

“决定经开区发展高度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工作在园区、生活在园区的企业家和老百姓对园区的感知温度。”潘学元说,企业是园区“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主引擎,必须让企业在经开区这块沃土上纵情挥洒、耕耘丰收、发展壮大。

一个“最”字 持续打造“新高地”和“强磁场”

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

市经开区人立足当下,刀刃向内,排查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拿出整改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加快补齐短板、补强弱项,确保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36条措施”落地落实的同时,更是瞄准“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目标,启动了“五年行动”。

根据《优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纲要》,经开区将倾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放宽松的市场环境、包容公正的法治环境、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力争到2025年进入全省国家级经开区营商环境排名前列,进入全国国家级经开区营商环境排名前30强。

为此,经开区打出一套“组合拳”——

在城市环境上,加速宁扬城际经开区段建设,加快推进扬子津路、建华路、吴州西路等东西向交通干路网的规划建设,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协调发展、布局合理、高效运行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高点规划,加快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绿色光电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在政务环境上,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提升全区智慧政务建设水平;加强政企互动,优化代办帮办等传统服务;将国家、省、市公布的“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全部落实到位;

在市场环境上,全面落实最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快扬州港国际化口岸建设,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安排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保障各类惠企扶持资金及早拨付至企业、落实到项目;

在法治环境上,进一步强化法制保障,依法打击各类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促进市场公平交易;

在人文环境上,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高端人才的氛围;持续实施高端人才奖励计划,持续引进大院大所、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到2025年建立2个院士研究院、10个博士工作站;到2021年底完成专家公寓28套、人才公寓466套、职工公寓5276床;到2025年底合计提供专家公寓130套、人才公寓5000套、职工公寓16000床……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市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朱柏兴表示,要以最强决心、最大力度、最硬举措,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不断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将经开区打造成为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和引领区。

一个“实”字 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围绕发展干

“我很荣幸被聘为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将责无旁贷为经开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建言献策。”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洪庆说,“经开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做法实实在在,我们做企业的是最大的得益者,所以不能当‘局外人’。”

9月23日,刘洪庆与其他19位来自重点企业和市级机关的负责人,欣然从经开区主要领导手中接过大红聘书,成为经开区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他们的职责就是给经开区营商环境“挑毛病”“出主意”。这是经开区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最新举措。

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围绕发展干。经开区强调,全区上下都是“当事者”,没有“局外人”。每一个机关部门都是代表经开区营商环境的“一扇窗”,每一位公务人员都是“好地方、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的“代言人”。

行政审批效率是最能体现营商环境的“风向标”。今年以来,经开区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变“接力跑”为“并肩跑”,全面展开“拿地即开工”服务新模式。1-8月,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共办结各类行政许可事项9000件,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4月16日,大云食业项目拿到“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审图合格证、施工许可证”五证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抗震设防要求确定、人防行政许可决定书”四批文,成为全市首个享受“五证四批文”同日颁发的企业。企业负责人刘娜娜感慨地说:“这种项目审批效率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服务企业永远在路上。”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徐春茹在发言时说,全局上下将紧紧围绕《纲要》和刚刚递交的责任清单,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真正做到为市场松绑、为企业减负。

“城市建设水平的高低、功能配套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地区吸引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经开区建设局局长张长海表示,全局正瞄准9月底开工69个项目的进度目标,工作再加码,组织再得力,冲刺一百天,确保完成开工76个项目的年度目标任务。

“营商环境的优势和特点要体现在干部的精气神上、体现在改革的力度上、体现在服务的热度上,最终体现在市场主体的满意度上。”经开区投资服务局、招商局等负责人在立下“军令状”的同时纷纷表示,区党工委给各部门单位出了一道“必答题”,只有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真心替企业着想、热心为企业服务、用心为企业护航,让企业办事更省心、发展更顺心、经营更安心,园区“二次创业”才能“加速”实现。

来源: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