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首页新闻中心百姓播报百姓心声智慧扬州百姓教育房产理财 电视直播
当前位置公共部分->百姓播报头条

南风古琴勇闯国际“琴圈”一琴跨山海

百姓生活网www.yzcn.net 2025-08-15 16:11:20 编辑: 周嘉

清晨6点,李典镇南风古琴的漆工们已把昨晚最后一遍生漆推光完毕。空气里闻不到工业油漆的刺鼻,只有老杉木的醇香与生漆的清冽相互交织。再过48小时,一床“逸品”蕉叶式古琴将被空运给新加坡琴友,成交价格3.2万美元,这已是今年南风出口的第387张高端古琴。

清晨6点,李典镇南风古琴的漆工们已把昨晚最后一遍生漆推光完毕。空气里闻不到工业油漆的刺鼻,只有老杉木的醇香与生漆的清冽相互交织。再过48小时,一床“逸品”蕉叶式古琴将被空运给新加坡琴友,成交价格3.2万美元,这已是今年南风出口的第387张高端古琴。

在南风古琴,最显眼的是占地2000平方米的“明清木库”,500余根古木伫立至屋顶。这些树龄300到700年的老杉木,是创始人单卫林踏遍全国各地寻来的珍宝原材料,每块木料都带着岁月的印记。“老木导音如人声,有血有肉。”单卫林轻叩一块明代杉木,浑厚的共鸣声里,藏着他对传统的敬畏。

作为古琴艺术(广陵琴派)(制作)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当代十大著名斫琴家之一,单卫林坚守的不仅是木料。选木后需自然晾晒数年,生漆要从四川、湖北漆农手中直采,上漆工序加入鹿角粉反复擦拭60余遍,每道工序都得在荫房里静待半月阴干。为让古琴适应海外干燥气候,他索性打造“北欧仓”“纽约仓”等密封车间:从木坯阶段就模拟欧美温湿度,半年“出关”后方可上漆。一床南风古琴的制作从选材、晾木、上漆、调音到成品,要经历近百道工序,耗时2至3年,这种近乎执拗的传统技法,恰是南风古琴“奢侈品”定位的底气。

除了品质,服务也是响当当。“寄回维修,费用、邮费全算我的!”接到加拿大琴友的越洋电话,单卫林的回答干脆利落。这句“终身免费保修”的承诺,成了南风古琴打开全球市场的钥匙。三十载深耕,南风已成为传统古琴领域的灯塔。年产量上千张,一度创造近亿产值,古琴远销至冰岛、美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富豪罗杰斯的女儿、加拿大华人琴社都是忠实的“单琴粉”。

“做琴如做人,讲究一个‘诚’字。”单卫林的坚守,让每床古琴都成了“会说话的文化遗产”:三尺六寸五分暗合365天,十三徽对应十二月与闰月,天圆地方的造型里藏着中国人的宇宙观。这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耕,让南风古琴的市场价值水涨船高,不仅国内专业琴师、收藏家追捧,更成了海外琴圈的“硬通货”,“单琴”单价从10万元—48万元不等,拍卖价最高达60余万元。

单卫林深知,文化是最好的“护城河”。2019年达·芬奇国际艺术节上,单卫林之子单立奏响《平沙落雁》,与意大利小提琴大师隔空对话,让两三千名西方观众屏息聆听;2023年新加坡“南风杯”国际大赛上,15国选手用南风琴演绎《广陵散》,评委感叹:“古琴第一次在西方不靠字幕就让人听懂。”赛后,新加坡经销商当即追加200张订单。这些交流不仅擦亮了“单琴”招牌,更让南风古琴成了文化贸易的载体,海外市场年销售额占比逐年提升,形成“文化输出—品牌增值—市场扩张”的良性循环。

从明清古木到全球知音,南风古琴的故事证明:坚守文化根脉,定能打开经济蓝海;让传统活在当下,方能让千年文脉永续流淌。如今,南风古琴不仅摘得中国非遗“薪传奖”,更带动广陵琴派技艺传承,培养出一批年轻斫琴师。三百年古木遇见三十载匠魂,南风古琴承载的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中华文明在当代的呼吸与脉动。在急管繁弦的时代,这份沉静的坚守,本身就是一曲悠远的清音。

“守护真正的清幽淡远之声。”单卫林父子的文化步履并未停歇:东京大学的古琴与歌舞伎对话、新加坡“南风杯”国际赛事、即将启程的格鲁吉亚文化交流……他们将琴桌搬到世界舞台,让丝弦之音成为跨越国界的语言。“钢筋水泥易朽,木头震动的声音却能穿行千年。”单立轻抚琴身。 

来源: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