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网www.yzcn.net 2025-08-14 09:18:03 编辑: 周嘉
8月4日,对于高邮年近六旬的赵兴松夫妇而言,有着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2020年的这一天,他们唯一的儿子赵恺因病离开人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4岁。但在爱子离开的五年里,他们从受助者到捐赠者,累计捐款26万元,用行动演绎着爱心的循环,他们相约“一定要把爱心传下去!”
2017年9月,南京工业大学大四学生赵恺被确诊为骨肉瘤晚期,“不扩散治愈率仅1%”的诊断和90万元的治疗费用,将这个普通家庭推向悬崖。就在山穷水尽时,社会善意如潮水涌来:民政部门、慈善总会的救助金及学校的帮扶、同学发起的网络募捐,40多万元善款成为黑暗中的光,让这个家庭得以喘息。可是2020年8月4日,赵恺还是离开了人间。
赵兴松用旧纸袋珍藏着一沓泛黄的纸张,上面工整地记录着每位好心人的姓名与数额。即便爱子最终在2020年8月离世,这份“爱心账单”仍被他视作珍宝。病中的赵恺用生命诠释“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化疗呕吐到胃出血仍坚持自学,获评学校年度人物,还赴乌兹别克斯坦摘得国际金奖。弥留之际,他还留下遗愿:捐眼角膜和遗体,让爱心传递下去。最终,他的眼角膜让两位失明者重见光明,遗体成为医学院的“无言教师”。
“儿子在临终前说,我是无法回报社会了,希望爸爸妈妈在将来有能力的情况下,帮助我完成这个心愿。现在,我们的生活基本上都可以了,有能力了,就希望完成儿子的这份心愿,这也是我们夫妻共同的心愿,因为我们始终忘不了社会的这份恩情。”赵兴松坚定地说。
儿子的嘱托是神圣使命。赵兴松凌晨4点到包子铺打工,妻子谢红兰同时做两份家政。债务还清后,他们立刻捐出4000元资助困难学生、5000元帮扶孤寡老人、5万元回馈曾帮助儿子的学校。
家里的积蓄捐完了,夫妻俩又咨询了公证处和民政部门,想把现居住的房子进行捐赠。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他们并未停止捐赠的脚步。2024年,清明节前夕,赵兴松夫妇又做了一件惊人之举,他们捧着攒了1年多的10万元现金来到高邮市慈善总会,将这笔爱心款交到工作人员手中。这也是高邮市慈善总会成立以来收到的普通老百姓单笔金额最多的捐款。当工作人员得知他们的故事和来意后,无不为之动容。
工作人员红着眼问:“您二位不留点养老吗?”赵兴松摇摇头,轻声说:“儿子小恺的眼睛还在看世界,我们不能停下脚步。”
2025年4月2日上午,赵兴松再一次向慈善总会捐赠10万元爱心款,续写他的爱心篇章。他深情地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对平凡的夫妇还会继续捐下去,他们还有了新规划:退休后回农村老家开办日间食堂,照顾村里孤寡老人。
来源: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