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网www.yzcn.net 2025-08-04 16:56:24 编辑: 周嘉
苏北人民医院儿科常态化夜间门诊自去年8月1日开设,至今整一年,每晚6点至9点开放,30个号源由副高以上职称专家值守,为职场父母精准对接了“下班后的黄金时间”。夜幕初降,苏北医院儿科门诊区依旧灯火通明,运行情况如何?8月2日,记者实地探访。
深夜诊室里的“急”与“险”
诊室内,儿科主任陶月红刚接诊完一个反复咳嗽的男孩,男孩的喘息声隔着口罩仍清晰可闻。“哮喘急性发作,夜间加重很常见。”陶主任边开药边解释,“家长白天没时间,拖到晚上才来。看到有经验的医生坐镇,家长更放心。”她坦言,夜间门诊时常接到这类“拖到不得不来”的慢性病急性发作患儿。
前几日,陶月红清晰记得一个从汕头返扬的孩子:高热不退,全身皮疹,哭闹不止。“当时高度怀疑是输入性传染病。”她回忆道。凭经验,她敏锐追问出关键旅行史,第一时间上报并协调疾控采样检测,迅速布下“防控网”。“虽然最终排除了是传染病,但夜间门诊在传染病防控‘第一公里’的哨点作用,至关重要。”这扇深夜依然敞开的门,默默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增添了一道防护屏障。
灯光下照见隐秘的顽疾
夜间门诊的灯光,有时也照亮了那些隐匿而复杂的疑难病症。一个12岁女孩让陶月红印象深刻:皮肤粗糙黢黑,尤其颈部皱褶处色素沉着明显,汗毛浓重,还伴有月经紊乱。这迥异于同龄女孩的症状组合,触动了陶月红的专业警觉。
“有黑棘皮病的症状,高度提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在她的建议下,女孩接受了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病。“并非只有白天才能捕捉到这些线索。”陶月红说,“夜间门诊同样承担着抽丝剥茧、识别疑难的重任。”诊室灯光下,一些被忙碌生活暂时遮蔽的疾病真相得以浮现,为孩子的未来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为职场父母亮盏“不熄的灯”
“谁不想白天来,但公司请假流程繁琐,老人带孩子看病,回去病情也讲不清……”夜间门诊里,不少候诊家长道出了无数双职工家庭的真实困境。
在陶月红看来,夜间门诊的价值远不止于“延时”。“家长亲自带孩子来,沟通更直接充分,避免老人转述偏差。父母对病情的了解和后续护理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疗效。”她专长的儿童生长发育领域(如矮小、性早熟)尤其受欢迎——这些非紧急但需精细管理的慢性问题,职场父母更倾向选择晚上从容就诊。
记者了解到,契合需求的夜间专科服务,尤其像陶月红这样的专家号源供不应求。这一方夜晚的诊室,成了化解职场父母“请假难、看病急、沟通烦”三重焦虑的减压阀。
当城市渐入梦乡,苏北医院儿科夜间门诊的灯光依然温暖。对陶月红和同事们而言,诊室里的“夜间模式”是职责的延长线;而对无数职场父母来说,这盏深夜亮起的灯,是在工作与孩子健康之间构建的一道安心缝隙——让那些被白昼喧嚣延误的焦灼,终于在夜晚的静谧中寻得专业回响与纾解。
来源: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