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首页新闻中心百姓播报百姓心声智慧扬州百姓教育房产理财 电视直播
当前位置公共部分->百姓播报头条

扬州第8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完成“生命接力”

百姓生活网www.yzcn.net 2025-07-01 09:54:04 编辑: 周嘉

6月30日上午,苏北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血液分离机发出规律的运转声。36岁的吴涛躺在病床上,鲜红的血液沿着导管流到体外,经过机器的分离,再缓缓回输体内。

6月30日上午,苏北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血液分离机发出规律的运转声。36岁的吴涛躺在病床上,鲜红的血液沿着导管流到体外,经过机器的分离,再缓缓回输体内。这份承载着生命希望的“火种”,将跨越千里,为一位素不相识、危在旦夕的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的曙光。吴涛,成为扬州市第8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采集当天,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郑福源,宝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红十字会会长陆宝华来到采集室,为吴涛送上慰问与关怀,对他的大爱善举致以崇高敬意。

“我是在2018年献血的时候,红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后,了解到中华骨髓库的情况,就加入了进去。”吴涛的声音平静而坚定。今年4月,当宝应县红十字会的电话打来,告知他与一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并征询捐献意愿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党员干部,吴涛视此善举为使命的自然延伸。吴涛退伍后便投身我市乡村振兴事业,军人的坚毅与党员的担当在他身上交融生辉。

“当时我觉得自己身体是可以的。”吴涛的自信源于对自身健康的了解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在红十字会高效细致的安排下,他一路“加急”:4月27日完成高分辨检测,30日完成全面健康体检,6月9日确认最终捐献安排,25日入院准备。时间紧锣密鼓,只为与患者的治疗进程抢跑。

捐献,从不是一个人的事。得知消息后,吴涛第一时间与家人商量。“他们开始可能比较疑惑。”吴涛坦言。疑虑很快在红会工作人员的详细解释和一家人主动搜寻其他成功捐献者事例的过程中消散,转化为全力的支持。

采集当天,妻子特意带着7岁的女儿来到医院。当被问及爸爸的行为时,小姑娘响亮地回答:“爸爸是英雄!”妻子说,带孩子来是“耳濡目染的教育”,“也许她现在小,等她慢慢学到知识,想起这一段,对她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有帮助。希望有一颗爱的种子播在孩子心里。”

在采集前,吴涛还做了一件特别的事——他手写了一封鼓励信,给那位远方的、未曾谋面的患者。

“当我知道患者跟我同龄,我想到他可能也有家庭也有小孩,我就想写信鼓励他。”吴涛道出写信的初衷,信中他深情寄语:“请坚信,前方定有更美好的生活在等待,坚持住,未来的人生必将更精彩!”这薄薄的信纸,承载着厚重的同理心和对生命最质朴的祝福,将与“生命火种”一同送达,为患者注入精神的力量。

采集结束,吴涛状态良好。他真挚地说:“作为基层干部,服务人民是本职;作为党员,践行初心是使命;作为红十字志愿者,传递人道力量更是义不容辞。”窗外阳光正好,那袋刚刚采集完成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如同生命的朝阳,即将启程,去照亮另一个生命。在女儿心中,“爸爸是英雄”的种子已然播下,静待花开。远方那位同岁的患者,将在这份来自扬州的厚重馈赠中,等待新生。

吴涛的善举,是扬州市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发展的第85例温暖见证。自2002年启动此项工作以来,扬州市红十字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卫健部门紧密协作,多措并举推进捐献宣传与服务保障。

扬州市红十字会牵头成立无偿献血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常年活跃在市区5个献血点,通过细致讲解和资料发放,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与市民观察员协会联合开展“‘髓’缘相连 大爱无边”公益宣传项目,以丰富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拯救生命的事业。

更温暖的是对捐献者的礼遇机制。每年精心组织的捐献者联谊活动,为他们搭建起交流分享的平台;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纳入市见义勇为奖励体系,并积极争取荣誉表彰,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爱捐献者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扬州市已有85位像吴涛一样的捐献者成功捐献,其中更有4位志愿者进行了二次捐献,不断增长的数字,是扬州城市文明与人道精神最有力的证明。

来源: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