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网www.yzcn.net 2025-06-06 10:29:46 编辑: 周嘉
“经过多年的努力,《为祖国而战,为人民而战——新四军老战士杨勇伟战时家书诗词日记精选》就要进入出版程序,这是我这辈子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扬州市集邮协会顾问、邗江区文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瓜洲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姚正根感叹道,“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翻阅老战士的日记,战争场面历历在目,革命情怀令人敬仰。”
因为集邮结下缘分
杨勇伟,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杨家堰人(原属江苏),1939年在中共江苏省委工委安排下,从上海市区去崇明岛参加新四军游击队,一生参加大小战斗150多次,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曾任副团级干部。他战功赫赫,被民间称为“抗战一枝梅”。
杨勇伟曾介绍过,用“抗战一枝梅”这个称号,一是告诉老百姓,寒冷的冬天里还有报春的“一枝梅”,抗战的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二是让日伪军胆颤心寒,丧失斗志。所以,好几次在日伪占据的重要城镇,战斗结束撤离之前,杨勇伟都要留下“来无影,去无踪,飞檐走壁一枝梅”的文字和画有“一枝梅”图案的纸条,仿佛是行走江湖的大侠。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那些作恶多端的日伪军“谈‘梅’色变”。
作为新四军老战士,杨勇伟曾在扬州地区战斗过,参加了高邮战役中的“华林寺攻坚战”。杨勇伟离休之后,爱上了集邮,曾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评选为首批名誉会士,有着“集邮不老松”之称。因为集邮的缘故,杨勇伟再次和高邮结缘。1989年来参加高邮的邮事活动时,他带头响应并配合高邮有关部门,发动众多集邮者为抢救和修复“盂城驿”出力。1992年6月,杨勇伟在高邮为修复“盂城驿”而举行珍藏邮票义拍,当场将2500元所得全部捐给了高邮市政府。
2017年10月29日,高邮举办了第八届中国邮文化节。在文献拍卖会上,姚正根拍得了杨勇伟“南通版毛泽东像邮票”研究手稿23份。没过多久,杨勇伟的长子杨小伟就找到了姚正根,并和他结为好友。
6本特殊的日记
2012年3月18日,杨勇伟去世。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杨小伟发现杨勇伟竟留有6本日记本,之前从未示人。其中5本日记是杨勇伟从1942年起开始记录,有许多战况记录、负伤记录和战地诗词。
杨勇伟在参加战争前,毕业于上海现代电影话剧专科学校(夜校),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在这些日记本中,他多半是用诗词来记事并抒发情感。
6本日记中,有两首诗提到了扬州凤凰河,也就是现今泰安镇一带的这条河流。这两首诗都写于1943年12月13日,正处于抗日战争期间。 杨勇伟还留下一张照片,注明是1949年3月1日在扬州映月轩照相馆拍的。照片背面还写着“您瞧,他一本正经地看着您”,看来,这张照片一定是杨勇伟寄给爱人的。
当姚正根看到这6本珍贵的日记本后,立刻觉得太重要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杨勇伟用诗词、家书、日记的方式记录了战场上发生的事情,具有无可比拟的真实性。如果将这些日记整理出版,一定会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开始,杨小伟并不支持,他觉得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战士。但是在姚正根的一再劝说下,他也觉得将这些文字出版出来很有意义。
到了2023年,姚正根在扬州市集邮协会的支持下搭建工作小组,耗时8个月,将6本日记内容全部扫描打印出来,共计10万字,并在某机构的支持下,列入《铁军丛书系列》,即将进入出版程序。
来源: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