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网www.yzcn.net 2024-03-01 14:49:40 编辑: 周嘉
2月28日0点10分,扬州城建专家朱懋伟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96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特地发来唁电,唁电中说:“朱懋伟先生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历史文化名城学组、历史文化名城学委会)1984年创立时的委员,我国城市规划、城市保护和城市建设管理的资深专家,他将毕生献给了扬州的城乡规划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一辈子献给扬州城建事业
“扬州一解放,朱懋伟老人就在扬州从事城市建设工作,参与扬州众多城建工程项目,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扬州的城建事业。”谈起朱懋伟老人,扬州住建部门工作人员说。
“文昌阁是扬州地标建筑,从扬州解放到改革开放之初,文昌阁周边进行过四次重大市政建设,分别是1952年填塞汶河和填埋文津桥、1959年筑汶河路和建设文昌广场、1978年‘782’工程和建设三元路、1980年扩建文昌广场和汶河路拓宽北延。朱懋伟先生是这四次工程的亲历者和组织者,他为文昌阁保护倾注了心血。”扬州住建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949年朱懋伟进入扬州市建设科(扬州市建设局前身)工作,1952年被苏北行政公署任命为扬州市建设科副科长,1953年任扬州市建设局副局长(兼扬州市规划办主任),地市合并后,任首任扬州规划局局长,1987年任扬州市建委总工程师,后调市人大城乡建设委员会任副主任,直至1989年离休。1982年,扬州入选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后,朱懋伟当选为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参与修建见证中日友谊的鉴真纪念堂以及石塔路改造、三元路东西干线规划等众多重大工程项目,展现出高超的组织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记者采访朱懋伟家人时了解到,早在1946年,朱老从扬州中学毕业前夕,就和两名志同道合的同学合作写了一篇《对于扬州市政改良之意见》的论文,自此立下了为扬州城市建设服务终身的夙愿。这篇论文中提出的道路改良、市场建设、瘦西湖修缮提升、儿童游乐场建设、厕所等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等目标,在朱老任扬州市城市建设和规划工作负责人后的10年中全部实现。
“朱懋伟先生猝然离世,是城乡规划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大损失,我们为失去了这样一位优秀的学术实践引领者而深感痛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在唁电中说。
积极建言保住小秦淮河
“40多年前,扬州顶着压力,保住了小秦淮河,众多的文物古迹也得以保护和修缮。朱老退休后,还一直关心扬州名城保护工作,细心收集整理珍贵史料,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住建部门工作人员说。
小秦淮河穿扬州城而过,如今沿线众多保护工程深入实施,然而40多年前,小秦淮河曾经面临着“被填埋建防空洞”的命运。当时,任扬州规划局局长的朱懋伟陷入了沉思:小秦淮河是扬州的市河,两岸散落了自宋、明、清以来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它又是扬州城区的一条功能河,雨季排涝,旱时输水,从未间断。解放后,扬州更是集财力物力疏浚小秦淮河,保护了沿河历史文化遗存。如果把它填没,不仅把沿河数百年来的历史文化毁于一旦,更会影响居沿河数万老百姓的生活。在和规划局同仁商讨后,朱懋伟决定以规划局的名义上书,向市委、地委和建设部反映意见,明确提出填埋小秦淮河弊大于利。收到这份意见后,上级部门随即作出了暂缓填河建防空洞的决定,经充分论证作出了改三元巷为三元路并建防空洞的决定,即“782工程”,最终保住了小秦淮河。
扬州名城保护有他的贡献
“经过朱老和众多工作人员长达五年的努力,花园巷重要历史建筑遗产最终被收回,从而得到了保护。”住建部门工作人员回忆说,扬州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中,有一条巷子名为花园巷,由东向西沿巷依次有寄啸山庄、片石山房、棣园、平园、庚园、春性园等多座园林,这些园林建筑与周围的湖南会馆、江西会馆、安徽会馆、康山园林建筑群等连成一片,历史文化氛围十分浓郁,是扬州古城东南片一处独特的胜景。数十年前,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花园巷大部分历史建筑遗产中的楠木厅、柏木厅、观戏厅、蝴蝶厅等严重失修。针对这一情况,政府高度重视,1978年朱懋伟等专家组成工作组对花园巷历史建筑进行全面调查,同时提出了收回花园巷部分历史建筑遗产进行保护的意见。在有关方面的全力支持下,1983年,花园巷重要历史建筑遗产被收回并进行保护利用和对外开放。
曾是扬州地下工作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朱懋伟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扬州地下工作者。
朱懋伟的二哥朱懋杰等人在时任扬州市市长杨祖彤的领导下与日伪政权英勇斗争。1941年10月,杨祖彤奉命潜回扬州,领导地下党工作。1942年初,组织上派朱懋杰从盐城抗大回扬州,接受杨祖彤的领导,在扬州城区开展地下抗日活动。1942年7月,一名派往根据地学习的学生回扬州,途中被日本宪兵拘捕。这位学生曾到过杨祖彤家,为防不测,上级命令杨祖彤紧急撤离。撤离前,杨祖彤作了周密部署,她将手中掌握的进步青年学生名单交给了朱懋杰,要他把秘密读书会的工作继续开展下去,而秘密文件油印点就设在朱懋伟的家中。
受二哥朱懋杰的影响,朱懋伟也早早投身地下革命工作。1943年12月,为《荒原》写稿的蒋礼晓在上海进行抗日活动被日本宪兵队发现,日本宪兵实施拘捕未获。宪兵队调查到蒋礼晓和朱懋杰有联系,于是就赴扬州抓捕朱懋杰,蒋礼晓及时向朱懋杰发了警报,让朱懋杰早早有了准备。12月下旬的一天,朱懋杰到单位上班时,发现大门口有几个日本宪兵,感到情况不对,于是当机立断,急速从县政府内西侧的一条夹巷中离开。从县政府出来后,朱懋杰首先赶回家中,把藏在家中的文件拿出来让朱懋伟立即烧掉,然后出门躲避。朱懋伟刚把文件烧完,日本宪兵就进了家中搜查,幸好准备充分,才得以幸免……1945年,在扬州中学读书的朱懋伟秘密成为地下党的一名情报员,积极开展各项地下工作。
1946年,担任解放区邵伯市市长的杨祖彤秘密派人来扬州找朱懋伟,让他推荐两名有文化的青年到邵伯解放区去工作。朱懋伟立即想到了他的好友乔东皋和另一个住在南城根的同学梅政富,在杨祖彤的安排下,他俩参加了邵伯解放区的工作,走上了革命道路。
来源: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