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首页新闻中心百姓播报百姓心声智慧扬州百姓教育房产理财 电视直播
当前位置公共部分->百姓播报头条

扬州新增5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百姓生活网www.yzcn.net 2025-03-18 11:19:17 编辑: 周嘉

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扬州5人入选。

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扬州5人入选。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代表性传承人发挥着典型代表的重要作用。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能力水平,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经推荐申报、材料复核、专家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确定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942人),予以公布。

其中,扬州入选的5人分别是:刘广荣为国家级代表性项目(邵伯锣鼓小牌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政成为国家级代表性项目(扬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姜庆玲为国家级代表性项目(扬州评话)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来喜为国家级代表性项目(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新为国家级代表性项目(谢馥春脂粉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截至目前,扬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增至32人。

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代表性项目:

十番音乐(邵伯锣鼓小牌子)

流传于江都邵伯的邵伯锣鼓小牌子是苏中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器乐形式,吸收了道教音乐、粗细十番(丝竹乐)和当地“新春锣鼓”的精华,以多支曲牌联缀而成套头曲,将丝竹乐与打击乐密集交替演奏,形成扬州、里下河牌子曲中一个富有特色的音乐流派,其演奏的曲牌多为富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民歌小调。在历代相传中融入了扬州地区的民风民俗,为音乐史和民俗史的研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材料。

代表性传承人:刘广荣

擅长板鼓、中锣、快板等,鸣锣节奏感强,强弱得当,余音悠长。技法多变,有掩音、揣锣、打边等特色,形成自然适度、刚柔相济、韵味情真的演奏风格。

在长期演奏活动中,刘广荣注意物色有天赋和能吃苦的器乐继承人,积极培养、细心指导,同时注重当地青少年锣鼓小牌子技艺的培养。

代表性项目:

扬剧

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上海一带。它以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扬剧音乐曲牌众多、风格各异;伴奏有文、武场之别,既规范而又灵活,个性独特;角色行当有生、旦、净、丑之分,表演借鉴吸收了昆剧、京剧,但始终保持着花鼓戏朴素、活泼的特点,生活气息浓重。

代表性传承人:李政成

出生梨园世家,1977年(9岁)起学艺,工文武老生。曾荣获第二十一届戏剧“梅花奖”、2010年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等奖项,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新时代中国戏剧(生行)领军人才等。

坚持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授徒传艺,坚持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保证传承的完整性。

代表性项目:扬州评话

扬州评话是以扬州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苏北地区和镇江、南京、上海等地。在艺术上以描写细致、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头绪纷繁而井然不乱见长,表演讲求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语言风趣生动。

姜庆玲

代表性传承人:姜庆玲

“吴派”《三国》第四代传人。1987年拜徐幼良为师,学习三国《火烧赤壁》《东吴招亲》《孔明吊孝》《大战潼关》。在传承师父书目的基础上,拓展了前三国《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和后三国《取西川》,前后共有《三国》120天约240万字,台风端庄大气,嗓音洪亮,吐字清晰,塑造人物形象、表演传神到位。

在授徒传艺中,姜庆玲坚持以一对一的方式传授,并通过进校园等方式普及扬州评话,发掘、培养了一批曲艺新苗。

代表性项目:扬州漆器髹饰技艺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历史悠久,品种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蜚声中外。现代扬州漆器制作工艺有点螺、雕漆、雕漆嵌玉、刻漆、平磨螺钿、彩绘、骨石镶嵌、楠木雕漆砂砚、磨漆画制作九大门类,绚丽多彩,格调清新,极富东方神韵。

代表性传承人:张来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从事红雕漆制作40余年来,研制了众多高、精、新雕漆作品,其艺术特征为集多种艺术之精华,借鉴前人山水的多种皴法,使硬质的钢刀有软毛笔的效果,熟练掌握高、中、低浮雕技法。作品远近有序、层次分明、精细浑厚,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大奖。

成立张来喜工作室,通过“高师带徒”等方式,由张来喜一对一进行青年漆艺人员培养,并在实践中提升工作室青年技工的技艺水平。

代表性项目:脂粉制作技艺(谢馥春脂粉制作技艺)

该技艺以“香、粉、油”三绝闻名天下,是一种从鲜花中采撷香气,注入原粉、油料,辅以中药等其他材料,经过多道工艺流程加工,从而制成香粉、香件、梳头油的特殊技艺,富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刘新

代表性传承人:刘新

谢馥春香粉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1979年进入扬州谢馥春日用化工厂,拜谢崇光大师为师,精心学习脂粉技艺。

刘新在带徒时,口传心授,要求“要学艺,先做人”。先剖析示范、教懂他们老辈们留下来的精髓,严格遵守法规许可下技、艺要求。坚守传承核心配方、不轻易改动,传承本质原料不用人工合成品替代,坚持传统技艺不轻易采用现代工艺。

带领徒弟创新研发新品,本着既有特色又凸显差异,围绕技、工精益求精,选用道地原材料,确保产品稳定性和安全性。

来源:扬州网